近日,航空运输学院(飞行学院)创新设立的“无人机应用”微专业成功入选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低空经济典型工作案例”,成为获此殊荣为数不多的高校之一。这一突破标志着学校在低空经济人才培养领域已初步获得行业认可。

面对低空经济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学院依托学校“专微并举”新型育人模式,率先构建“混合式”人才培养体系:纵向打通“本科学位专业+新质微专业”培养通道,横向链接智慧城市、应急救援、低空物流等应用场景,深度推进产教融合。2023年开设的国内首个“无人机应用”微专业,已构建起无人机航拍、测绘、维护三大核心课程群,通过“理论+实飞+项目”教学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值得关注的是,该微专业创新采用“模块化课程+弹性学制”的敏捷培养机制。未来校内学生和校外修读人员可根据自主选择夜间课程、周末集训、企业实训等灵活学习方式,在完成规定学时学习后,可取得微专业证书,或者根据个人意愿自主深造取得民航局认证的无人机驾驶执照。相信随着微专业招生规模扩大及产教融合持续深化,未来无人机应用微专业的建设将有效促进学生能力提升以及就业竞争力,精准服务新质生产力人才需求。

据悉,随着《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等政策出台,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将达1.5万亿元。该微专业的建设有力促进了学校作为应用型高校精准对接区域重点产业链发展变革。